文章详情

首页 > 文章专栏 > 文章详情

独家!25年上半年可投哪些新传高含金量会议?(这几个会议清北导师高度认可!

新媒体 | 2025-03-10 12:24

新传重要学术会议大盘点,最迟5月截止!

智能与计算传播学术工作坊(第一期) “智能与计算传播的理论化”主题征稿启事(5月31日截止)

一、具体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计算/智能方法与传播学关键概念的发展

智能与计算研究的可解释性和可预测性· 计算智能社会科学范式的价值、问题与反思

信息与计算科学、网络科学与传播学理论

大语言模型与传播学理论

智能与计算传播的国际/区域比较研究

数据、算法中的隐私和伦理研究

智能与计算传播理论化的具体案例

智能与计算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数据驱动的传播学理论与理论化

论文可以是理论性的探讨(但亦需有经验勾连,拒绝空泛之论),也欢迎具体的智能与计算实证研究(需体现工作坊主题)。

二、组织形式

1. 工作坊为小规模、专题性、深度化的论文工作坊,面向全国新闻传播专业及相关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征集稿件。  

2. 最终遴选的论文数量约8-10篇左右,旨在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3. 工作坊不收取会务费,主办方承担入选论文作者参会的交通、食宿费用(每篇论文一位)。      

4. 工作坊由期刊提供学术支持,并计划编辑专书。

论文征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31日,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来稿进行双盲评审,经评审通过后的论文作者将于2025年6月下旬收到主办方正式电子版邀请函。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史学会智能与计算传播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智能传播与数字社会治理实验室

协办单位: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传播研究中心

学术支持:《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Communication and Change》等期刊

举办时间:2025年8月中下旬

举办地点:深圳·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研究生會議「未來·嚮導:新一代傳播學的邊界與想像」

一、简介

为庆祝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六十周年院庆,本院将于2025年7月举办主题为「未来·导向:新一代传播学的边界与想象」的研究生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汇聚来自不同学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共同探讨传播学领域的未来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二、会议详情

本次会议将于2025年7月10日至11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本院将提供三晚大学宾馆住宿。往返交通费请自理。

三、会议主题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数字科技的日益普及,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和实践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会。本次会议旨在聚焦并拓宽有关未来传播学的研究边界与想象力,分析并回应新技术变革与全球社会变迁对传播学的深远影响。

会议将探讨未来传播学人才需具备怎样的跨学科知识、创新思维以及社会责任才能灵活应对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我们也将研究新兴媒介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及其对传播与社会的影响,并探索媒体融合、社会影响力与伦理问题等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不仅是对传播学研究的前瞻性思考,更是对未来传播人才的全面展望。

会议欢迎基于问卷调查、访谈、民族志研究与大数据分析等不同方法的实证研究,也欢迎以传播与社会理论为反思对象的概念化建构。具体而言,欢迎青年学者针对以下议题投稿:

人工智能与生成式AI

未来新闻学与新闻业

社交媒体演变与数字文化

新技术语境下的媒体生产与产业

地缘政治变迁视角下的国际与跨文化传播

传播与传播学的伦理考量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数据驱动的传播学

环境与科学传播

数字与智能媒体素养

其他与会议主题相关的议题

四、会议投稿及截止日期

本次会议接受中文或英文论文投稿(报告、发言使用中文)。中文论文须依照《传播与社会学刊》体例撰写,字数请勿超过18000字。英文论文须依照APA格式撰写,字数请勿超过8000字。请于2025年4月30日以前将论文全文提交至以下链接: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3703987。

第一届“全球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工作坊

第一届“全球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工作坊将于2025年3月21-23日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诚邀海内外学者相聚珞珈,共襄学术。工作坊主题为“全球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全球传播实践及其理论反思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跨文化传播

可持续发展与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社交媒体时代下全球环境传播的范式转型

可持续发展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传播

第五届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讨会(4.25截止)

一、会议时间:

2025年5月9日(报到)、5月10日(正式会议)

二、会议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 

三、会议形式:

线下

四、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与舆论生态研究院

第二届 “数字传播与媒介中国” 学术研讨会(《新闻界》加入共同体)2025年3月截稿

一、主要议题

智能媒介、平台社会与数字中国

数字平台与新质生产力研究

数智时代的性别、情感与数字劳动

数智时代的网络舆论及其治理

数智时代的国际传播新机制、新战略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制、伦理与人机关系研究

全球数字治理的机遇、困境与中国战略选择

数字阅读、有声阅读研究

媒介融合下的出版内容生产与传播

其他与本次主题相关的议题

数智时代的新闻传播业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二、主办单位(按拼音字母排序):

《出版发行研究》

《传媒观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闻界》

《中州学刊》

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

一、会议时间

2025年8月7日至10日

二、会议地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三、注意事项

1.提交内容只能使用英文。

2.所有研究提交内容必须通过AEJMC会议网站上的链接,上传到与提交主题相应的小组:

3.通过AEJMC网站链接提交(ww,aejmc.org)发送给与提交主题相应的AEJMC小组。格式应为Word、WordPerfect或PDF格式。强烈鼓励PDF格式。

4.提交内容必须在2025年4月1日(星期二)晚上11:59(中央夏令时间)之前上传到服务器。

5.同时上传不超过75字的摘要。

含金量很高: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创建于1921年,起初致力于召开年度新闻教育会议和统计美国新闻教育的基础数据(学院、课程和教学实践)。如今,该学会在50个国家拥有超过3700名会员,包含19个分会、8个兴趣小组和3个委员会,出版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等3本学术季刊和2本年刊。


推荐文章

发表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051377756
13269018081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