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分析 | 2024-05-01 23:50
4月23日,#一条小团团确认被捕#的词条登上热搜第一,短时间内阅读量就超过8000万,舆论哗然。
那么,一条小团团是何许人也,竟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据悉,一条小团团是斗鱼知名主播,在斗鱼坐拥粉丝2600万,在抖音平台的粉丝也达到了3700万,高德语音包中下载其语音的用户也超千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网红”了。
而造成一条小团团彻底崩塌并被捕的原因是其涉嫌赌博。有知情人士爆料,一条小团团此前参与了斗鱼创始人兼CEO陈少杰组织的赌博活动,因此涉嫌大额赌博,导致被捕。
至此,这个千万级别网红彻底锒铛入狱,坠下神坛。
大家对这一结果感到震惊的同时,又好似有些“习以为常”了。网红的起起落落似乎已经成为常态,但是网红们动辄上亿的纠纷,也不禁让观看一场场媒介狂欢的吃瓜群众感叹:网红的钱赚的真是容易啊!
网红的起落与发展,通过纵观这些年来网红经济的野蛮生长,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01、从造神到弑神的网红消亡史
网红的形成与破灭,实质上是一个造神与弑神的过程。
造神的过程也就是网红崛起的过程。在网红火爆之初,他们由于某种特质或者优点而得到人们的羡慕和喜爱,又凭借自身具有的某些与普通大众相近的特点,比如出身低微、经历坎坷等拉进与大众的距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草根网红身上,进而在媒介信息的反复烘托和渲染之下成为了受人追捧的偶像和榜样。网红们的成功给追捧他们的人们造就了一种虚幻的想象,似乎自己也可以通过学习他们而变得一样成功。如此一来,网红的造神运动也就初步完成。人人都爱网红们完美无瑕、光鲜亮丽的外表和看上去纯洁善良的内心,也就更加愿意为其疯狂。
但是,紧随其后的便是弑神运动。弑神,也就是网红的陨落。无孔不入的网络空间,不仅放大了个人的优点,也让缺点和不足变得无所遁形。越来越多的网红翻车案例也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从小杨哥五常大米事件,陆仙人直播机构拖欠员工工资,女网红艺考作弊、再到本次的“小团团”变“小囚囚”事件,网红的弑神之路变得异常开阔。社交媒体平台的曝光、粉丝群体的支持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也使得逐渐拥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网红在行为上愈发无所顾忌,一条小团团的被捕正是其佐证。
02.当网红遇上经济,乱象频出
网红的起落消亡,也伴随着网红经济的起伏发展。
一条小团团事件发生之后,网红经济的健康发展问题广受质疑,相关平台也收到了整改消息,加强行业治理与规范化运作成为网红经济未来发展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但是网红经济的问题,远不止网红本身的道德问题,行业操作的问题也依然存在。纵观近几年网红经济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的便是直播带货了。直播带货凭借其沉浸性、实时性和跨界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购物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强化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联系,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社交化、体验性的购物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的新风口,引领电商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流量激增。
但同时网红直播带货背后也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虚假宣传、假冒伪劣、质量堪忧、售后服务差、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屡见不鲜。为此要加强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对主播和商家的审核和管理。同时提升受众媒介素养,增强其辨别能力。平台也要加强对直播带货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3、网红主体的泛化与消费主义的蔓延
伴随着网红的不断塌房与崛起,另一个现象同样值得关注,即网红主体的泛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主义的蔓延。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红的主体也开始极大泛化,统意义上的网红是指在互联网上因其特殊才能、个人魅力或者某种特别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和追捧的人。如今的网红不再仅仅是个人符号,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网红的主体也扩展到了美食、景点、宠物、城市等各种物品之上,而伴随网红主体的泛化而来的则是消费主义的极大膨胀。
对实体商品的消费已经不能满足消费大众无限的欲望,消费大众转向文化领域寻找自我和个性,文化逐渐商品化,被包装成消费品,供消费大众消遣娱乐。而网红产品与景点正是消费大众需要的文化消费品,它用戏谑和个性化的方式满足人消费娱乐内容的需求,制造了一场集体狂欢,给人们带来即时的感官刺激。更值得关注的是,网红通过看似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将自己与批量生产的工业商品区分开来,掩盖其背后的消费品属性和消费逻辑,使消费大众沉迷于追求个性的假象中,波德里亚指出,这种对个体的肯定,实际也是将个体消费力进行最大规模榨取的机制,网红正是通过制造话题,吸引粉丝关注,最后将粉丝变现,完成对受众的商品化,实现其隐藏在个性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利润榨取。消费者如果不能认清当前网红经济背后的消费逻辑,将在自以为追求个性的消费中迷失自我,成为资本的控制对象。
因此,在网红主体极大泛化,乱象频出,且消费主义广泛传播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认识到这场集体狂欢的无意义和虚无轮回,同时有关部分加强防范与管理,让网红经济得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