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页 > 文章专栏 > 文章详情

韩女团MV涉嫌恋童?“K-pop本质是热血不是软色情”

推荐阅读 | 2024-04-25 19:41

MV里,平均年龄不足18岁的少女们在光线阴暗的酒店走廊奔跑,穿着粉白色的衣裙,挤在一个V形空间仰视镜头做貌似哭脸的表情,画面中时不时出现的白袜、独角兽、形状怪异的气球...近日,韩国经纪公司新推出的女团ILLIT出道曲《Magnetic》的MV因画面镜头指向隐晦的恋童、男凝视角、性暗示等元素,引发网民的激烈讨论


640 (3).png


如今,韩国造星产业发展得愈发成熟了,打造了不少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男团、女团,如EXO、Bigbang、少女时代、BLACKPINK等团体组合,创作了绚丽夺目的舞台,给人一种光芒万丈唱跳俱佳、万众瞩目的形象,是现今不少年轻人的偶像。


而最近推出的女团ILLIT团体,五位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其中年龄最小的外园彩羽16岁,这放在普通人身上,也只是还在读高中的年纪。ILLIT五位成员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象出道,有着与现役女爱豆不同的御姐气质,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但与一开始的风格不同,他们在出道后的造型和装扮上却突然转向了明显的儿童风格。这种风格在MV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新歌MV中的场景设置,犹如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开头,一个女孩被囚禁在昏暗的地下室中,四周是阴冷的墙壁和突兀的红色围巾。这种压抑的氛围让人不禁联想到被束缚的童年和失去的自由。随着MV的推进,五位成员的展示片段更是充满了微妙的暗示。


640 (4).png


有人只露出穿着白袜的双脚,与Lolita电影中的场景不谋而合;有人尝试捡起水晶球,却意外跪倒在亮片遍地的抽屉前;还有人玩味地拼凑着卡通拼图,而那拼图的图案却带着明显的性暗示


640 (5).png


MV中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女孩们“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带有擦边图案的拼图成为了她们“缺失”的部分,而象征着纯贞的独角兽也在画面中频繁出现。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暗示和隐喻的世界


640 (6).png


另一方面,MV导演的社交媒体上被发现有大量男凝视角的照片,包括女孩腿部的白色丝袜被撕破和躺在地上的女孩痛苦的表情等,这些内容被认为是充满性暗示和不适当描绘未成年人的场景


公众对此事件有争议,一些人认为这些元素只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不应被过度解读或被视为恋童倾向,以及MV中的某些场景和声音可能是被误解了,例如摇床声可能只是推木门的声音。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内容是将未成年描绘成与“性”相关的成熟风,可能对她们自身和青少年粉丝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中,这些纯真的少女偶像们,是否真的在资本的操纵下沦为“恋童资本化”的牺牲品?


一、女团背后的K-pop产业——未成年出道很常见吗?


K-Pop是Korea-Pop的简称,即韩国流行音乐,也可指代韩国流行文化产业。K-Pop团体是一个整体,包括概念、音乐、舞蹈、时尚、音乐视频等,更强调各个方面的配合,仅仅有出色的音乐并不足以在K-Pop世界中竞争。根据不同的天赋,他们被赋予主唱、主舞、RAPPER(说唱者)、“门面”等不同的角色定位。K-Pop是在韩国追求音乐国际化的条件下诞生的,同时又被韩国政府包装成文化产品输出到世界各地,因此,K-Pop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点。团体成员具有多国属性;基本都有唱跳技能,但是会有某方面的专长。


KPOP女团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代女团时期,主要以少女风为主,如SES、Fin.K.L和Baby Vox等。这些团体在韩国娱乐界奠定了KPOP女团的基础。


二代女团时期,呈现出多元化的样貌。这一时期的女团包括少女时代、2NE1、Wonder Girls、KARA和T-ara等。这一时期的女团风格多元,从清纯、复古到性感路线,各有千秋。


三代女团时期开始转向性感风。由于女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女团开始剑走偏锋,着力于用强势性感风打开男性粉丝的市场。代表团体包括SISTAR、AOA、Girl’s Day和Apink等。


四代女团以BLACKPINK、TWICE、Red Velvet和MAMAMOO等为代表。这一时期的女团在风格上更加多样化,目标市场不局限于亚洲,而是将眼光投向欧美,因而也有野性、酷girl的风格,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影响力。


640 (7).png


五代女团以ITZY、aespa和(G)IDLE等为代表,被称为“御三家”。这些团体在唱功、舞蹈和概念方面都表现出色,稳定发挥,在韩国乐坛也有一定影响力。五代女团主要走强势Girl Crush风。


六代女团时期:2022年被视为韩流六代女团的第一年,代表团体包括IVE、NewJeans、LE SSERAFIM和NMIXX等。这些新兴女团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音乐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其实,梳理韩国女团的塑造流程,可以发现韩国造星产业呈现出低龄化(幼态化)、白瘦幼的特征,元气少女风在K-pop并不少见,甚至常常出现忙内成为团内人气最高的现象。


二、为何MV中的性暗示元素会引起受众不适?究竟是恋童or养成系?


未成年出道当“唱跳”偶像早已不是新鲜事,从KPOP女团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推出年轻爱豆并非近期五代团的独创,而是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存 在的现象。以二代女团中的安昭熙、郑秀晶和姜智英为例,她们在14岁时便出道,大众熟知的TFboys、少女时代的郑秀晶、IVE的张元英和李瑞等,出道的时候甚至只有13岁,但他们却能收获大批同年龄层次的粉丝,甚至粉丝会因为偶像地成长而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形成正向效应。


这都足以说明受众反感地并不是低龄出道、低龄爱豆,而是对未成年爱豆进行过度包装的行为,如将其打扮得过于成熟或过于幼态,以及在表演中刻意做出的媚态和强行性感,这些都与青春活力的年龄格格不入,或是挤眉弄眼故作媚态,与青春期活力四射的样貌不符。


如今,有许多年轻的爱豆过分追求瘦弱、白皙和青春的外貌,同时在舞台上展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神态,这不禁让人感觉她们被过度改造了。因此,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人们是否对年轻爱豆持有反感态度,而在于人们对那些被过度包装、行为举止过于成熟甚至带有媚态的年轻爱豆表示反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对于那些在选秀节目中明明展现出强大气场和独特成熟魅力的爱豆,最终却被塑造成幼稚形象的做法也表示不满。这种做法会掩盖了艺人的真实个性和才华,塑造了以幼态为美的畸形审美。


640 (8).png


其实低龄化在韩国娱乐业是有一定渊源和客观依据的,各种原因造成了偶像未成年出道。


1、韩国造星机制


其实这和韩国娱乐产业的造型机制相关,这一机制包括严格的选拔、全方位的培训和包装,以及精心策划的营销推广。在这种机制下,女团成员的选拔往往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开始,通过长期的培训和选拔,最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团体。这种机制使得女团成员的出道年龄逐渐降低,以满足市场对新鲜血液的持续需求


2、市场竞争与更新换代


韩国娱乐市场竞争激烈,女团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为了保持竞争力,经纪公司需要不断推出新的女团,符合市场更新换代的需求


3、文化输出与全球化战略


韩国娱乐产业一直致力于向全球输出其文化产品,包括音乐、舞蹈、综艺节目等。低龄化的女团成员更符合全球年轻观众的审美趋势,有助于韩国娱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被认可度。这种全球化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团成员的低龄化。


然而,女团成员低龄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成员的身心健康问题、教育问题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等。


综上所述,韩国女团成员低龄化趋势是韩国娱乐产业特色、市场竞争、文化输出和产业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享受韩国娱乐文化带来的愉悦时,也应关注这一趋势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挑战。


三、 如何正确看待K-pop偶像?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所说的“今天的历史,是身体处在消费主义中的历史,是身体被纳入到消费计划和消费目的中的历史,身体受到赞美、欣赏和把玩,被权力精心而巧妙地改造。”韩国女团在塑造消费时代下大众对身体的想象,同时又被大众的想象形塑。


回到开头提到的MV引争议事件,结合过往偶像出道史,可以得知,此次网民如此敏感并非仅仅因为爱豆年龄太小,而是因为MV里近乎明目张胆的恋童癖,或者说是“恋童资本化”的体现,从MV导演社交帐号、MV内容都是无法忽视的性暗示,让一群未成年的少女们以此来吸引受众,不可得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受众。


这已经偏离了未成年偶像养成系的本质。


640 (9).png


很多粉丝追星,追未成年偶像,是因为可以享受“养成”的成就感,对偶像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看着他们一步步从练习时走向大舞台,就像自己游戏中的角色从新手到满级,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当然,偶像也得满足粉丝对Crush的需求,也就是一种或是懵懂的少年期,或是无畏的野心,或是阳光积极的元气感,这都是青年粉丝所认可、喜爱的偶像形象,而不是对着未成年偶像产生性幻想。


进一步深思,韩国偶像团体的受众毕竟都是受过教育的z世代群体,背后的经纪公司未必不知道这样明目张胆地擦边MV意味着什么,也绝不是无知无觉下的“歪打正着”。用消费视角来看,所谓的爱豆本质也是一种商品,承载着粉丝的视觉需求和精神需求,而粉丝则返还物质和喜爱给爱豆们。背后的大赢家其实是经纪公司,也可以说是资本。若是真如MV所言,那么这次是恋童资本化的一次尝试,资本也许在挑战受众对娱乐产业的接受底线。


若是这类MV不加抵制,使其成为流水线产品,那么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越来越多的”“追星人“在小小的年纪便被各种资本定制的规则加以束缚,受众也会更低龄化,根据涵化理论,网络中流行的文化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观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最终青少年也会对自身的追求质疑,整个青年群体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荼毒。


偶像作为媒介产品和被消费对象,在不同国家的媒介实践中都展现出不尽相同的形态,但其同时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共性,即他们都是被媒体生产出来,用于将粉丝整合并与之建立更强的连接,从而更好地促进消费。


640 (10).png


在一个标题为“那是他们用身体一点一点拼凑出的荣誉啊,为什么韩娱人会觉得自己更高贵”的热门视频评论中,粉丝们给出了如此喜爱K-Pop的答案:“在韩娱爱豆身上能够感受到冲劲与梦想的力量因为大家都很努力是能够起激励作用的啊”


对于粉丝来说,K-pop偶像们已经超越了作为美丽和欲望对象的明星身份,成为自我滋养的榜样,粉丝们甚至将K-Pop偶像们叫做“热血笨蛋”来形容偶像们为了舞台可以付出一切的敬业精神。正如一名K-Pop粉丝在知乎的回答:“追星追的不是那张光鲜亮丽的面孔,而是追那种对梦想的坚持不懈,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脚踏实地。”K-Pop粉丝们在无形间将自己的愿望与情感投射在偶像身上,本质上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认同


因此,韩国娱乐产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成员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利益,想要长久的发展,就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看法,只有内核健康的团体才能获得受众真正的崇拜。

推荐文章

发表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051377756
13269018081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