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专栏
课程介绍
资料下载
关于我们
咨询热线: 010-84782801
咨询热线: 010-84782801
文章详情
首页
>
文章专栏
> 文章详情
基模(Schema) | 新传保研名词解释打卡45
推荐阅读 | 2023-08-22 21:58
基模(Schema)
(定义+特点+延伸)
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提出基模概念,在《纯准理批评》中指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中提出“同化”、“顺应”等概念,后被运用于心理学、信息处理和传播学领域研究中。
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也称为心智结构或认知结构。
(定义)
基模代表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自上而下的过程,描述了人们头脑中已有知识对当前信息处理过程的影响。它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随着个人的成长可以得到发展和改造。同时,
基模作为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往往呈现层化结构。
日本学者稻叶哲郎称之为人们在处理新信息或认知判断新事物之际所使用的“知识的集束”。
基模会加快信息的处理与加工,有助于形成自动推理,添加缺失的信息,形成某种解释,提供预期。
但基模代表的旧信息也有可能不适应新的认知对象,使个人错误地添加认知对象所不具备的特征。此外,基模
一旦形成很难更改,有可能会形成刻板印象、加强偏见。
(特点)
基于基模,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提出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他指出当接触到一个新的事件或信息时,我们头脑中相关的基模会被激活,参与到信息处理的环节之中。此外,与基模相关的理论还有社会学心理学家理查德·佩蒂等在研究说服性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提出的
“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
。该理论指出每个人都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即“核心路径”和“边缘路径”。
(延伸)
真题回顾
1、大数据时代对被遗忘权的看法
(论述题,2021年华侨大学专硕334)
2、媒介框架与认知基模相互作用
(简答题,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学硕829)
3、基模
(名词解释,2023年厦门大学学硕804、青岛大学专硕440)
推荐文章
更适合新传宝宝肤质的「高校老师自媒体」账号推荐
浏览: 7321
2023-06-23 21:13
日本核污水入海,TMD!
浏览: 6608
2023-08-25 22:56
清北硕博状元师资!胡师姐22级新传考研全程班全面升级!限时5折!
浏览: 3139
2021-01-08 21:33
胡师姐22级一对一课程:清北名师教研+目标院校优质师资针对性授课!定制你的名校上岸之路!
浏览: 2628
2021-01-14 10:28
评论区
发表
首页
课程
资讯
资料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051377756
13269018081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