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页 > 文章专栏 > 文章详情

VR新闻 | 新闻学15

新闻学 | 2020-08-11 19:50

VR与VR新闻


梳理当前学者对“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概念的认识,不难发现存在一致性的对象要素:计算机技术、(输入/输出)设备、三维场景、感官的交互体验、临场效果。


在此基础上结合“VR”简史,可以形成对“VR”较为普遍和通俗的解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融合多媒体、人工智能、传感器等相关技术,借助头显(头盔显示器)等输出设备模拟生成三维感官(视、听、触觉等)虚拟仿真世界,提供实时交互的动态体验,通过“现实重构”产生临场感。

 

VR技术在新闻业的投入和使用催生了一个新概念—— “VR新闻”。


所谓“VR新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利用VR技术模拟出虚拟的三维情景,用户在观看VR新闻时,可以得到沉浸体验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这一说法是对它的直观认识,美国新闻业对其也有另一个称呼——“Immersive Journalism”,译为“沉浸式新闻”。



VR新闻对新闻生产和报道的影响


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1. 改变新闻产品形态


经过了VR技术对新闻报道的深度编辑、加工、包装,VR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创新。


内容方面,VR新闻突破了报纸、广电等媒介在版面、时间、屏幕大小等方面的限制,报道的信息更加全面、丰富、个性。


形式方面,VR技术以其独特的全媒体优势,通过创造三维动态模拟环境,实时感知用户动态,使用户仿似身临其境,得到全新的视听体验。


VR技术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拓展和创新,不仅可以为新闻节目争取到更多的受众,更为新闻行业深化媒介融合、实现转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2. 变革新闻报道方式

 

VR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首先体现在对新闻报道技术手段的更新上,需要传播者在传统新闻报道手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便携智能移动终端,全景记录现实事件,并通过相关处理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力学仿真等深度加工,构建交互式三维动态模拟环境,达到强大的情景复现效果。


其次也体现在众多VR新闻报道所采用的第一人称报道视角上,配合着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等硬件设备,第一人称报道视角的使用强化了环境的沉浸感,让用户以一种新的形式“亲临”新闻现场并“参与”事件过程。


另外,VR新闻报道也使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从“叙述”走向“呈现”。这种叙事方式既刺激了用户对事件的想象,又鼓励用户对事件进行自主、深入的认识,实现了新闻追求的趣味与意义的统一。


3. 创新新闻传播模式


VR实现了高度互动的新闻传播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传受双主体趋势更加明显。VR新闻提供了一个蕴含无限可能的,用户沉浸其中的方式与之互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VR新闻的报道过程最终完成,用户也在模拟环境的探索中收获了真正的个性化体验。可以说VR新闻报道实现了传受双主体、高度互动的新闻传播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受众的能动性。



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1.新闻人才:由单一性转向复合型


准确把握VR的叙事方式。VR教育的兴起,对传统新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VR新闻人才不仅要求掌握传统的采写编评等基础知识,还要懂得摄像、剪辑、特效制作等技术知识,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VR作品创作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涉及多种技术多种思维。在VR作品创作过程中,从内容到技术沟通再到后期处理,整个流程复杂,要求VR人才有一定的叙事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技术处理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和思维作为基础,VR创作就很难有创造性的突破。


及时跟进行业内部动态。对于VR新闻人才培养,传统的新闻史论和业务学习只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跟进VR技术行业的内部动态。VR技术自出现之日起,一直是业内推动的,在技术与市场的互动中得以发展的。


2.新闻选题:由价值导向转变为共同商议


在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中,记者的选题报备一直以来首先会对新闻价值进行“把关”,只有满足新闻价值的信息才能够进入传播渠道,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媒组织的价值标准、方针和立场。


而VR技术与新闻业的融合,使得传统的新闻人才无法独立完成新的技术要求,于是对于VR新闻的制作,往往由记者和美编等进行共同商议进行议题选择,这使得记者的自主选择性降低,VR时代的“把关”是由多人商议完成的。


因此,传统的新闻价值导向发生了改变,选题上也更加具有针对性,VR新闻报道的对象主要针对灾难报道、仪式性报道等偏重体验感的新闻事件,而如体育直播新闻则不适用于VR选题,体育类竞技新闻更多追求的是时效性和快节奏报道,而VR新闻作品则需要制作时间,这便错过了最佳的报道时间,因此目前导致新闻选题的决定由“有没有做的价值”变成了“有没有做的可能”。


3.新闻内容:由浅层叙事转向沉浸体验


传统新闻事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细节的再现,不仅丰富了报道形式,还增强了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使得更加具有说服力。


麦克卢汉的著名论断称“媒介是人的延伸”,虚拟现实技术在“两会”报道中打造的360度无死角、全场景“沉浸式”新闻报道正是对人体视觉、知觉等感官的延伸,让观众看到更加“客观真实”的会议场景并沉浸其中,同时记者也不再是以第三者即观察者的身份出现,相比于传统新闻的聚焦,VR新闻更注重现场体验的沉浸感。



VR新闻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1)制作成本大、盈利模式模糊


从近年来传媒业经营情况来看,传统媒体曾经的广告盈利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行业的发展。从投资角度来说,“一次投入、多次消费”的内容似乎是VR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新闻的公共属性,且生命周期短,很容易成为旧闻,VR新闻目前存在投入和产出的失衡。


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来说,VR居高不下的制作成本和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无疑让有的传统媒体较难大面积采用VR技术来实现转型突破。


(2)真实与客观,用户难以判断


VR新闻再现新闻发生的情境,用户用一种类似游戏探索的形式来获知新闻。在此过程中,用户虽然拥有了更多的主观选择性,但毕竟处在开发者设定的“游戏”中。然而,随着VR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用户易于投入于一个超真实的“拟像”中而不自知,虚拟和现实的界限逐渐模糊,新闻真实与否难以区分。


由于VR技术上的特点,VR新闻的控制或许将变得更加容易。如沉浸在VR新闻中的用户易被高科技营造的片面超真实所遮蔽,轻易相信“眼见为实”的判断,一旦内容生产者主观意图明显,容易让用户形成不客观、不全面的认知。


(3)有价值信息的遗失


新闻是事实的叙述。VR新闻打破了以往的新闻叙事手法,但缺少记者、把关人对信息的“强制”选择、引导,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有可能被遗失。


在VR新闻中,虽然可以设置一些类似于提示的功能,方便用户更全面、高效地获取信息。但是,当用户沉浸在大场景中,具有比以往更多的主动选择性,用户会因个人的喜好等因素,对某些信息过度聚焦,导致在全方位、大场景的“新闻现场”中消耗了过多的精力,或遗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VR新闻的未来探索


尚处于尝试期的VR新闻将给传媒业带来多大影响,难以预估。我们认为,在传统媒体中,以报纸为载体的新闻形态恐将继续衰落。由于VR新闻对视频的天然依赖,电视业或将因VR技术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虽然VR新闻尚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转型期的传统媒体来说,保持对VR的热情无疑是正确的。人类对每一种新兴事物从来就没有放弃探索和尝试的脚步,转型期的传媒业保持对新兴媒介的开放姿态是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喻国明 张文豪.VR新闻:对新闻传媒业态的重构

[2]魏晓莉.“沉浸式新闻”客观性的双向重构

[3]郭讳.VR+新闻: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多重影响及前景探究

[4]王楠 徐天宜.VR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

[5]淡小荣.“互联网+”时代的VR新闻人才培养路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万分感谢。

推荐文章

发表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051377756
13269018081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