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页 > 文章专栏 > 文章详情

《智人之上》:“AI不是一种工具,它是一个主体”!?

推荐阅读 | 2025-01-10 15:54

作为新传学生,AI我们再熟悉不过,畅销书,历史学家、悲观主义者……《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如何谈AI?近年畅销的《智人之上》,展现了一位西方历史学、哲学学者对AI的跨界思考与悲观批判。

想要获得《智人之上》思维导图高清版及关于AI新传领域最新论文包,请联系助教老师即可领取!

图1:源于languagewire网站

01 作者介绍

尤瓦尔·诺亚·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1976年生于以色列海法,2002年获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历史学家、哲学家,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剑桥大学存在风险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Existential Risk)特聘研究员。

他的著作包括“人类简史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在2018年完成“三部曲”之后,赫拉利将研究和写作的重点转向《智人之上》,正是这本书的热销,让赫拉利获得了“人工智能(AI)的悲观主义者”的称号。在多次采访中,赫拉利表达:“AI不同于以前的每一项技术,AI不是一种工具,它是一个主体。”

图2 :源自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55269

02 本书主要内容

序言

人类对智慧与力量的滥用,例如人工智能这样新技术的创造,有可能将人类推向生态崩溃的边缘,逃脱人类的掌握,反过来奴役或消灭人类。本书提出的论点是:“虽然人类能建立大规模合作网络,以此获取巨大的力量,但这些网络的建构方式注定了人类对这些力量的运用常常并不明智。因此,人类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个网络问题”。更清晰地说,网络问题即信息问题,信息是维持网络联结的黏合剂。

赫拉利在序言中还提出“天真的信息观”批判:这种信息观认为,有足够多的信息就能得到真理和真相,有了真理和真相,就能得到力量与智慧。而作者认为,有些时候,信息并非导向真理和真相,反而导向错误。“天真的信息观”为发展更强大的信息科技提供了理由,并成为计算机和网络时代半官方意识形态。人工智能并不能够解决人类所有问题,反而可能会摧毁人类文明。

图片3:The New Yorker

第一部分 人类网络

本部分概述了人类信息网络的历史发展进程,包括文字、印刷术、无线电等信息技术,关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在建立信息网络时所面临的关键困境,及这些困境下的解决方案如何塑造出不同形态的人类社会。

该部分的第五章从“信息网络”的角度理解民主政体和独裁政体。赫拉利认为,独裁信息网络的特征是中心掌握着无限的权力,也掌握着信息的高度集中,独裁者会将除了中心以外的独立权力枢纽视为威胁,从而信息网络不存在去中心化的可能;而民主政体则是一种分布式的信息网络,拥有强大的自我修正机制以及许多其他的信息渠道、独立的信息节点,例如立法机构、政党、法院、新闻界、企业。社群、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因此信息网络时去中心化的,不同信息节点持续对话、相互影响,但不一定达成共识。

第二部分 非生物网络

第二部分关注“新信息网络”,尤其是人工智能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以及人工智能如何不同于过去所有的信息技术。在第六章中,赫拉利指出,社交媒体算法区别于印刷机、广播、无线电最根本的差异是算法可以做出主动且致命的决定。种族冲突与脸书“传播愤怒”相关,脸书的算法在追求用户参与度提升的诉求下决定助长愤怒而不是慈悲。文字、印刷与广播虽然不断改变人类相互连接的方式,但并未给整个信息网络带来新成员,人类社会的成员都只有智人。而相较之下,计算机的发明是一场革命,计算机成为了信息网络中全新的、非人类的成员。在第七章,赫拉利还谈论了计算机给人类生活包括身体所带来的无所不在的监控。

在随后的章节中,赫拉利再次提到“天真的信息观”,他认为信息常常被用来创造秩序而非发现真相。例如社交媒体中的“点赞”独裁,平台算法正在鼓励民众走向偏激、极端与虚假信息,而非真相。他还谈到“计算机偏见”问题,犀利地指出一些人的错误希望,只要赋予计算机更强大的能力,就能克服各种宗教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然而,算法在工程师的设计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带入了人类的价值理念,同时,数据库也存在偏见,数据库的偏见会继而对其训练出的算法和聊天机器人产生价值影响。

第三部分 计算机政治学

本书的第三部分关注不同社会如何应对非生物信息网络的威胁与承诺。赫拉利认为,对于民主国家而言,应对的最好方式是继续维持民主的自我修正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随时发现并不断修正各种错误;此外,民主国家在使用计算机尤其是监控技术时首先要遵循“善”的民主原则,第二则是坚持信息的去中心化,第三是相互性,例如同时加强政府与企业的监控,达到权力的平衡,此外还要使监控系统保留让人改变和休息的空间。

然而,在极权主义国家,人工智能能够让科技力量的天平导向极权政权与制度的一方,不过极权国家面对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也会面对民主体制所不存在的问题。最后,赫拉利在本书的最后一章讨论了全球语境中民主与极权社会之间的平衡如何为新信息网络所影响。作者讨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数据殖民主义”,即通过控制数据来统治遥远的殖民地,中国禁用脸书、Youtube等社交媒体软件的做法也正是处于对西方国家数据殖民于网络空间失控的担忧。此外,新信息经济、数字平台与地缘政治也是这部分所关心的问题。

03 批判性思考

不过,既然是一本畅销书,是一位哲学家、历史学家的跨界思考,新传学子的我们如何对这本书做出批判性的思考?下面给出几个idea,大家继续随意发挥:

1.怎样理解赫拉利所说的“主体”,主体=“自主意识”吗?

2.“畅销书”与“学术著作”的差异:观点的“骇人听闻”≠扎实的经验或实证研究。赫拉利《智人之上》的写作风格可以说与前多年很火的韩炳哲等学者如出一辙,观点看似语出惊人,但细细推敲其实只是人文学者惯常的批判措辞。

04 福利Time

思维导图:

金句:

1.不论在哪里生活,我们都可能被一张看不透的算法大网束缚,控制着我们的生活,重塑着我们的政治与文化,甚至是去改造我们的身体与思想,但人类却再也无法理解这些控制着我们的力量,更别说加以阻止了。

2.在争夺民众注意力的网络大战中,算法成了决定胜负的因素。算法能够选择让哪些内容出现在用户动态消息的顶端、推广哪些内容,以及推荐用户加入哪些脸书社团。

3.政治需要再真相与秩序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随着计算机成为整个信息网络里的重要成员,它们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找寻真相、维护秩序的任务。

4.各个社交媒体巨头所做的,不是投资推动鼓励说真话的自我修正机制,而是研发出前所未有的错误增强机制,鼓励谎言与虚构。

5.算法也可以轻松变成自下而上的强大工具,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强化问责制,揭露企业贿赂与逃税的行径。

6.智能手机上的代码决定了你活在硅幕的哪一侧、被哪些算法控制生活、被谁控制注意力,以及你的数据会流向何方。

此外,想要获得《智人之上》思维导图高清版及关于AI新传领域最新论文包,请联系助教老师即可领取!


推荐文章

发表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051377756
13269018081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