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页 > 文章专栏 > 文章详情

拿奥运金牌,还发核心期刊,不让普通人活了?

推荐阅读 | 2024-08-13 17:52

2024巴黎奥运会正式落幕,恭喜中国代表团取得优异的成绩!

前几天,大家还在讨论奥运冠军樊振东是在上交学新传的,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毕业于华科新闻学专业……

今天,师姐悄悄告诉你,其实好多奥运选手,不仅拿金牌,还发了很多核心期刊。内心OS:让不让普通人活了?

首先,当仁不让的一定是我们的苏教授。

1.jpg

苏炳添是中国田径的杰出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百米飞人”。他在短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包括在东京奥运会上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并且以9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面临伤病和年龄增长的双重挑战,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超越自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除了在田径场上的成就,苏炳添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并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发表了关于中国男子百米跑的论文,分析了中国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不搜不知道,苏炳添都发了多少文章了……

[1]苏炳添,邓民威,徐泽,等. 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 [J]. 体育科学, 2019, 39 (02): 22-28.

[2]陈辉,魏小斌,苏炳添,等. 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进展——基于东京北京双奥备战训练的思考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2 (04): 90-98.

[3]陈辉,魏小斌,苏炳添,等. 我国备战巴黎奥运会的形势分析与策略研究——基于“双奥”周期的成功经验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0 (04): 490-498.

[4]彭秋艳,苏炳添,章碧玉,等. 优秀短跑运动员苏炳添2018赛季阻力跑和助力跑训练研究[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运动训练分会). 北京体育大学;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 2022: 3.

[5]郑雪峰,陈辉,苏炳添,等. 100 m短跑科学化训练进展与趋势——基于运动生物学和方法学的思考 [J]. 体育科学, 2022, 42 (02): 3-11. 

[6]苏炳添,李健良,徐慧华,等. 科学训练辅助:柔性可穿戴传感器运动监测应用 [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22, 52 (01): 54-74.

[7]彭秋艳,苏炳添,章碧玉,等. 优秀短跑运动员苏炳添阻力跑和助力跑训练研究 [J]. 体育科学, 2021, 41 (12): 62-68.

[8]苏炳添,程志理,周维方. 苏炳添东京奥运会突破“常理”的训练学反思——苏炳添与程志理的训练学对话录之二 [J]. 体育与科学, 2021, 42 (05): 1-7+26. DOI:10.13598/j.issn1004-4590.2021.05.001.

[9]苏炳添,程志理,周维方. 运动行为志研究:短跑技术实践叙事——苏炳添与程志理的训练学对话录 [J]. 体育与科学, 2020, 41 (04): 38-44. 

[10]王国杰,苏炳添,章碧玉,等. 优秀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的技术优化训练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 45 (06): 82-87. 

被卷到了。

前段时间,刚刚从南师大博士毕业的惠若琪,也刚刚入职南师大。

2.jpg

惠若琪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她的成就涵盖了体育、学术和公益等多个领域。

在体育领域,惠若琪的成就尤为突出。她16岁便入选国家队,22岁成为中国女排队长,并在25岁时助力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她的排球生涯中,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在2009年和2010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上两度夺得最佳一传,以及在2011年作为主力帮助中国女排拿到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季军。2014年女排世锦赛上,惠若琪作为队长,带领中国女排获得亚军,这是中国队16年来的最佳战绩。

学术上,惠若琪在退役后继续追求卓越,她在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在2024年5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6月正式毕业。毕业后,她将入职南师大体育科学学院,成为一名教师。

师姐一搜才发现,惠若琪也至少发了2篇核心期刊,是不是已经在担心“非升即走”了(开玩笑。

[1]惠若琪,储志东. 数字化背景下群众性体育赛事破圈传播研究 [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7 (01): 142-148.

[2] 惠若琪,储志东. 中国女子排球联赛发展研究 [J]. 体育学研究, 2019, 2 (04): 51-59.

第三位是石智勇

3.jpg

作为中国著名的男子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在举重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他一举成名,夺得了男子69公斤级比赛的冠军。此后,他继续在举重界刷新纪录,2018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上,他以抓举164公斤、挺举196公斤、总成绩360公斤的成绩夺得男子73公斤级冠军,并打破了三项世界纪录。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石智勇再次夺得73公斤级冠军,并刷新了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举重的标志性人物。

检索发现,石智勇也发了至少4篇文章。

[1]顾耀东,石智勇,徐异宁. 超等长奥举动作在爆发力训练中的生物力学优势 [J]. 体育学刊, 2023, 30 (04): 131-137.

[2]但林飞,李建设,石智勇,等. 精英举重运动员级别调整的关键技术特征变化研究:以石智勇69/73 kg级抓举为例 [J]. 中国体育科技, 2023, 59 (07): 24-32. 

[3]但林飞,石智勇,梅齐昌,等. 石智勇超挺举世界纪录关键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分析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5 (05): 38-47. 

[4]但林飞,吴紫莹,石智勇,等. 经典女子箭步式上挺关键技术环节的运动学分析——基于廖秋云世锦赛破挺举世界纪录动作的技术诊断 [J]. 浙江体育科学, 2021, 43 (02): 96-104.

除了夏奥会,冬奥会的一些世界冠军也在学术领域有很多成果。有网友调侃:“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是为了论文亲自‘跑’数据?”一时间话题#写论文顺便拿个冠军系列#冲上网络热搜。

武大靖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4.jpg

武大靖的学术成果《3周低住高训改善冬奥冠军武大靖身体成分和有氧能力的个案分析》,以武大靖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模拟的常压低氧训练室(海拔2300m、氧气浓度15.9%)进行3周的低住高训,训练强度包括最佳脂肪燃烧区间和无氧阈强度。训练方式以自行车、跑台、攀爬器为主。低住高训前、后武大靖进行2次递增负荷最大摄氧量测试,监测并记录武大靖每日训练前后提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发现:3周低住高训过程中,最佳脂肪燃烧区间与无氧阈两种不同负荷性质的训练课穿插进行,达到了减重降脂的目的,同时通过营养干预能够保证骨骼肌的含量不变。其次,运动员有氧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运动能力得到改善,说明低住高训有助于运动员早期的恢复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该文章刊发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年第12期“冬季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和科学选材”专题。该专题是2018年起北京体育大学牵头全国15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特征和科学选材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2018YFF300400)成果的集中展示,虽只是部分展现了项目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效果,但内容涉及各课题研究的亮点、突破和创新,较有代表性。

徐梦桃,作为北京冬奥会学历最高的运动员,徐梦桃的论文《徐梦桃运动型位置研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实践叙事——徐梦桃与程志理的训练学对话录》刊发于《体育与科学》,该运动行为志对话,系统梳理了徐梦桃在运动情境中具身化的运动行为意向、讨论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与比赛的诸多问题。

5.jpg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在科研和学习中,将自己的感性经验凝练成宝贵的学术成果、助力体育与科研的有效连结,为其他运动员提供了借鉴,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科学启示。

除了发核心外,我们再盘一盘一些奥运选手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

比如,赵芸蕾是羽坛集,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全英赛及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运动员,同时她也是,中国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个奥运冠军博士。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的她,博士论文的研究正是以备战东京奥运会,女子双打攻封配合战术运用为主题开展的,原来奥运冠军也需要答辩答辩时看上去也有点紧张。

6.jpg

作为中国奥运“六金王”,马龙是上海交大的学子、校友,“上海交通体育大学”名称名不虚传。其毕业论文题目为《中国未来乒超营销策略研究》。

7.jpg

马龙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中国超级联赛的营销策略。在论文结尾,马龙列出了提升乒超的四点意见:明晰产权、提高乒超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与赞助商合作、使比赛更具互动性、观赏性和娱乐性。

孙杨毕业于苏州大学。孙杨的硕士论文题目是《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比赛技术分析》,就是对里约奥运会夺得200米自由泳冠军的分析。

8.jpg

据说论文里用了“SWOT分析法”即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是一种在战略分析中十分常见的方法,还有“反木桶理论”,指的是打破常规,发扬自己特色,做到扬长避短。

厉害了我的大白杨!竟然把自己作为论文研究的对象!

除了大白杨的论文,好多奥运冠军也都公布过自己的硕士论文,比如我们的亚洲飞人刘翔。

04年雅典奥运会冲过终点的那瞬间,全国多少人激动得跳起来,后来06年的田径超级大奖赛,那个12秒88的数字,打破了保持13年的110米栏世界纪录。

刘翔在华东师大读了本科、硕士。

9.jpg

当年他的硕士论文题目是《110米跨栏跑技术特征的分析》,听着好像也是研究自己的论文呢。

超级丹林丹从华侨大学毕业,他的硕士论文为《羽毛球世界战略论》。林丹说凭借12年的职业生涯,他觉得他是比较有资格去发言的,所以也是从自身出发进行分析。

乒乓一姐邓亚萍的论文《全球竞争中的奥运品牌》,吊环王子陈一冰的论文《心理运用与实战》,女排队长惠若琪的论文《中国女子排球联赛发展现状分析》。

所以纵观奥运冠军们的硕士论文,即使不研究自己,也是从自身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探寻理论基础,将个人经验发展成科学规律,这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向奥运冠军们学习!

如果需要专业的新传考博指导,快来添加助教老师的微信吧,还能加入胡师姐新传考博公益群~

1.jpg

2.png

4.png

3.png

推荐文章

发表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051377756
13269018081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