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分析 | 2024-05-09 17:14
你知道胖猫吗?
一个省吃俭用、前后给女友转账了高达51万元的21岁少年。
但这么美好的一个人,就成了一个悲剧。
今天我们不聊事情来龙去脉,就以新传的角度浅谈一些观点。大家还有其它想法的,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 浪漫的爱是一种依恋
依恋理论由英国的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 Bowlby 于1958年提出,并将依恋定义为“婴儿与其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一种情感上的联结和纽带 ”。Ainsworth等通过对依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将依恋定义为个体与他人之间存在的一种持久的跨越时 间和空间的特殊情感关系。
按道理来说,一个完整家庭的小孩可以获得足够的爱足够的依赖,而依赖的对象在婴儿期就已经建立,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胖猫因为父母离异,他只能渴望与恋人形成的持久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让他对谭竹的陪伴产生依赖,并无法想象失去谭竹的生活。
另外,恋爱过程中多巴胺的分泌本身就很难以让人保持理性,只会让人全心全意地爱一个人。2016 年,日本有项脑科学研究找了 56 个在恋爱的男女,对他们做量表测试和脑部扫描。研究发现:恋爱中,变得不那么理性是非常自然、普遍的事情。
所以胖猫会依恋谭竹,会不断地给谭竹最想要的金钱,会一遍遍地自证“她是爱我的”。从某种角度,在从未真正入世、没有家庭避风港的情况下,他就是把谭竹当成了人生稻草,一旦他失去了这跟稻草,情感轰然倒塌,那他也没法活。
# 胖猫作为符号被“神化”
在索绪尔的符号学基础上,罗兰巴特提出了神话理论。他认为符号不仅具有表面意义和引申意义,在引申义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文化背景及成长环境会进行再次符号化,得到最后的“神话”。
按照罗兰巴特的定义,我们可以对“胖猫”这一符号进行解析。首先,“胖猫”是一个男生名字,21岁,是一名游戏代练,代练2年赚了50多万;其次,“胖猫”是一个被塑造的符号,代表着最真诚最纯粹的爱情。在巴特看来,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每个人用以交流和沟通的语言并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由文化决定的。
为什么大家可以理解这样的代码表达,就是因为胖猫的“掏心掏肺”、因为姐姐曝光的聊天记录、因为展示到台前的一切,都是在告诉我们,他的爱是忠贞的、是一心一意的、是万里挑一的、是极致的。
# 无尽的情绪消费最可耻
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所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新消费风潮下的衣食住行已经不单单停留在物的实用性层面,更升级到情绪等深层体验。
不可否认,许多自媒体以胖猫作为话题是为了表达惋惜之情,但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也许很能代表当今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身处信息之海,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他们表面上是在说胖猫,其实就是为了获取流量。
他们可以谈到男女对立,可以谈到人肉搜索,可以谈到攻击逝者,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但只要他们在谈,他们就能消费到公众的情绪,分到流量的一杯羹。
是的,在这场情绪消费中,自媒体表现出迎合受众情绪、注重引导、戏谑调侃、玩弄真相的喧哗性,我们观众很容易表现出立即发声、情绪突变的高潮性。或者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嚷嚷着要爆出所有聊天记录的自媒体,那些嚷嚷着要谭竹一命还一命的自媒体,那些嚷嚷着要把外卖丢进江里的自媒体,只是因为想带个节奏,以此引发更大的争议,从而得到更多流量并从中获利。
# 爱别人的前提是爱自己
自古希腊哲学以来,“认识你自己”成为古今中外思想家至今都在找寻答案的经典命题,“人的问题”居于哲学思考的中心位置。在我看来,一个人,首先应该是人格独立的,是为了自己而活着。
正常的恋爱,绝不可能绞尽脑汁盘问对方的年薪,绝不可能无荷尔蒙与灵魂碰撞之美短短几天就爱上对方,绝不可能单纯靠情人节、钻戒、鲜花、礼物、纪念日来维持,更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喜欢的人坠入深渊还要踩上一脚。
而从胖猫的聊天记录我们可以看到,谭竹上心是在年薪二三十万的那一刻,谭竹爱的是2-3天一次的转账,谭竹就是仗着“胖猫“还处于未经社会险恶的年龄、仗着他把爱人放在放在课题的第一位,就肆意压榨索取,把其当成提款机。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恋爱脑不可取,极端偏激行为不可取,先爱己,再爱人。这不仅仅适用于恋爱关系,也适用于任何情感关系。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关系中,都不能失去自我,而正常的恋爱,应该是“作为树的形象和她站在一起”。
# 惋惜之余应回归理性
虽然说,胖猫坠江处外卖堆积,确实能够嚷大家以点外卖和送鲜花的方式表达哀悼之情;大家不断的讨论和争论,确实能够让胖猫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但是,大量外卖和鲜花的堆积,无疑造成了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大量人力物力的报道,既无法让胖猫安息,也无法让更具社会意义的新闻得到关注。
所以,惋惜之余,我们还是得回归理性。可以说,“胖猫事件”还未落下帷幕,更多的真相还有待挖掘。但在事件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尊重事实,不传播谣言,不进行网络暴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事件得到妥善处理,让逝者得到安息,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