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页 > 文章专栏 > 文章详情

她们的声音:女性学者理论金句盘点

新传理论 | 2024-04-29 16:51

近两年来,女性主义的话题频频登顶热搜,并且广泛进入公众视野。不论是学术领域还是在短视频、小说等大众领域中,关于女性权利和男女平等等话题的探讨都火热非凡。


其实,关于女性话题的讨论早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大家所熟知的邓颖超、何香凝、宋庆龄等都是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人,而女性同样也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值此三八妇女节之机,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当代著名的女性学者及其理论与思考。


01  什么是女性主义?


首先,在文章之初,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又可译为“女子主义”、“女权主义”,是对英文“feminism”的意译。这个词最早成形于19 世纪末的法国(法文为feminisme),由法国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中的关键人物、创办第一家主张妇女参政的报纸《女公民》的欧克蕾首先提出,意指女性为获得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女性主义理论中提出了“社会性别”的概念,从1970年代开始,“社会性别”已成为传播研究讨论大众传播产业与传播制度建构社会权力关系的三个轴心之一。


把女性主义批判思想带入传播研究的集大成者,是享誉西方学术传播学界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教授凡·祖伦,其《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是第一本体系化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专著。作者凭借广博的知识与开阔的视野,综合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研究到心理分析、后结构主义与文化研究,系统性地展示了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异质性和丰富性


随着女性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对女性主义学者,发展了本土的女性主义理论,对现代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进行批判,呼吁女性独立和解放。


接下来小编就向大家介绍几位具有代表性(中国为主)的女性主义学者。


02  中国女性主义代表学者


1.戴锦华——“性别议题是我高度内在的立场”


图片13.png


戴锦华教授是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代表人物,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关注电影史论、女性文学以及大众文化等领域。戴锦华对于中国影视文化和网络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和表现都有深入见解,她认为,女性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文化批评和政治行动。她关注文化领域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呼吁对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中的性别歧视进行反思和批判。


  • “不属于自认能改写历史的一代,但属于自认为必须写自己的历史并为之负责的一代。爱书籍,爱写作,不因其圣洁高尚,只因其于我是一桩充满挑战的乐事。生而为女人,却为何为女人,何谓女人,困惑自疑至而立之年,由是而成了一个女性主义者。爱丈夫,爱与之偕老的寻常日子,怕竞争,但输得起。”

  • 不存在也不需要独属于女性的学术传统,我们期待的是对于男性主导的学术系统的反思与改变。

  • 女性主义最基本的诉求其实是对平等的诉求。

  • 女性主义教给我的第二件事是,你要学会真正地去平视你身边的男性,而不是神话他们、仰视他们,把那些男权创造的神话内在化。


 2.上野千鹤子——女性主义代表人物


图片14.png


上野千鹤子是日本社会学家,去年,她与北大宿舍的对话曾经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她的著作《厌女》《始于极限》等书也在中国广受欢迎。


上野吸收建构主义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的批判方法,对“马克思女性主义”加以反省,并对日本固有传统及社会条件对妇女造成的不平等加以批判:例如在家务方面“日本传统女性……必须承担起家中所有杂事的负担,也会失去所有的空闲时间。


  • 女性主义的魅力就在于,它像一块宽大的地毯,五颜六色的丝线穿插其中,你可以在既有观点的基础上接触到它,而它并不要求你为之反省。即使你不把日常生活的某种不便定性为男性歧视女性的结果,女性主义中的思想也有可能向你伸出援手。

  • 强者对弱者的想象力十分贫乏,所以我想说,也必须说:“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 任何试图用金钱、权力或暴力摆布女人的男人,都是不折不扣的“阴沟”。


3.柯倩婷——解构霸总文学中的女性


图片15.png


柯倩婷是中山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性别研究与文化批评,并在校园组织推动性别平等的活动,特别关注就业歧视、性侵犯、性骚扰、家暴、美容整形、LGBT等议题。参与策划“反对美容整形的地铁快闪”、“十位女性的声鸣艺术展”等活动。曾主持“女性与美容整形”、“电影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等项目研究。出版专著《身体、性别与创伤:当代小说的身体再现》。


柯倩婷对媒体和文化产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关注女性在文化产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方式。她呼吁对媒体和文化产业进行性别意识的教育和改革,推动性别平等在文化领域的实现。


  • 当治愈作为女主角存在的最大价值时,即便角色再重要、性格再可爱,她的价值也仍然建立在男性的爱慕之上,仍然是男性中心叙事里的工具人。

  • 男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和表达被美化了,他们缺乏共情能力的性别刻板印象也被加深,而更多的情感劳动和责任转嫁到了女性身上。


4.李银河——男女平等和谐相处


图片16.png


李银河是中国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性学家、LGBT权利活动家,女权主义者,代表作有《中国女性的性与爱》《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等。李银河认为,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她主张消除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实现男女在各个领域的平等权利和机会。同时她也反对传统社会中对女性角色的固定和限制,呼吁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


  •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受男性而受压迫。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

  • 在男权社会中,每个女人都像太监一样被去势,以便获得女性气质,而强大的独立的女性气质才是全人类的革命性的未来

  • 女性的地位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最好尺度。


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主义学者们如一束耀眼的光芒,点亮了性别平等的道路。她们的思想和行动,拓展了我们对社会和人性的认知,为每个被束缚的灵魂敞开了解放之门。


她的力量,不可限量。

推荐文章

发表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051377756
13269018081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