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博专栏 | 2024-04-15 12:56
一. 前言:个人情况介绍
我在就读博士前是东部985高校专硕,而后申请上了东部985高校博士。在申请时我的成果并不突出,由于专硕时间紧张,我仅有一篇C刊二作论文,在此基础上成功上岸,这归功于我做好了联系导师、准备材料和复试笔面试环节,在此我把过程中的干货、技巧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了解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靠自己的努力补足成果差距、脱颖而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 前期申请过程:联系导师与准备材料
申博路上,前期的准备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与导师的有效沟通,并精心准备申请材料。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技巧,帮助你在联系导师和准备材料这两个关键环节中取得优势,为你的博士申请之路铺平道路。
1.联系导师
(1)要点一:如何制作个人学术简历?
个人学术简历是展示自己学术实力的重要窗口,做好个人简历非常重要,以我的经验来看,这样的简历更受欢迎:
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介绍,必须有自己的联系方式(邮箱、微信)、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为简历提要,总结自己目前已有的成果和擅长领域(很多人都会遗漏这一步,但太长的简历大家都会抓不住重点,提要的目的就是让读者迅速抓住你的优势重点)。
第三部分为上述提要的详细展开,顺序为:已发表成果、投稿中成果(很多人也会忘记这部分)、科研能力(包括会什么软件、会什么分析方法等)、参会或其他相关经历。
(2)要点二:如何撰写联系邮件?
邮件是与导师建立联系的第一步,但是也要注意一些邮件联系的技巧和礼貌:
邮件主题突出,必须在邮件主题中就突出自己的申博诉求,例如:20xx年博士申请-姓名-毕业院校。
正文简洁明了。需要简洁明了的自我介绍,突出研究方向和能力。注意,成果多的突出成果,成果少的也不必硬写,可以突出自己的专业能力,方向最好与导师目前的研究方向契合。可以用1、2、3分点介绍的形式,最好500字左右,不用太长。
意愿凸显。一定要凸显自己非常想要申博,以及为什么一定想要来这里读(这个因人而异,但一定要表达自己坚定的决心)。
附件技巧。附件需要附上自己的完整学术简历和代表性科研成果,如果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研究计划书,也可以附上(但不建议长,尽量2000-3000字左右,阐述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就可以)。
(3)要点三:如何与导师维持联系?
如果邮件得到回复,并添加上导师的其他联系方式,恭喜你!进度完成很多!
如果未得到回复,可尝试过一段时间再发送一次,或寻求身边师友帮助来获取老师的导师联系方式,尝试联系。
如果有可能(且距离较近),可以尝试约导师线下见面,但记得打印好自己的简历并带着研究问题去见导师,最好准备一个针对导师研究方向的研究计划口头汇报,方便和导师一起探讨。
逢年过节问好,维持联系。如果进展顺利、导师对你的研究计划有兴趣的,可以借由研究计划持续与导师沟通交流。但注意控制频率、不要太频繁,3-4周一次较佳。
2. 准备材料
(1)要点一:准备哪些材料?
官网查询。材料准备必须到官网查看详细要求,每个学校的材料都会有一定差异,一定要仔细阅读、整理。
材料内容。一般来说,材料包括个人陈述、研究计划书、成绩单、成果证明、英语水平证明、专家推荐信等。
材料整理技巧。在这个步骤中很多人都会忽略一个技巧——材料整理,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一份材料,而学院面对的是数百份材料,有条理的材料一定会更加分!。因此,可以在材料均准备完后,准备一个材料目录,用页码的形式标准所有材料所在的页码,且排列顺序最好按照官网给予的材料清单顺序排列,这会方便材料评审专家们查看,增加印象分。
(2)要点二:如何准备研究计划书?
选题方向。选题最为重要。必须与导师的当前研究方向一致、必须新颖、必须明确(研究选题不是研究领域、也不是研究主题,一定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当然,选题也要结合自身兴趣(毕竟只有有兴趣才能做出更好的研究)。容易被忽视的点在于,选题如果能和自己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相契合则更好,这样显得研究非常有脉络感。
文献技巧。文献综述的撰写条理性也很重要。撰写必须有条理,不要是文献的堆砌,一定要突出自己研究为何能够弥合当前研究的GAP。这部分可以多请教身边的老师、同学帮忙修改。
详略安排。研究计划书的整体内容应当包括:选题背景、选题目标、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四个部分,实际上,最后的研究设计并不需要特别完善,我们应把重要精力放在选题和文献综述上,提出问题的部分最重要,解决问题的部分则次之。
字数安排。字数并非越多越好,8000-10000字最佳,但一定要逻辑顺畅、语言简洁。
(3)要点三:其他材料如何准备更加分?
个人陈述。建议不要套模板,尽量写的真挚。按照自己学术简历的逻辑来扩写,成果多的凸显成果,成果少的凸显所具备的科研能力。总结来说,就是扬长避短。
成果证明。可以把自己有的都放上,包括专著编写、报告撰写、参加会议、课题参与、各类奖项等等,按照成果含金量从大到小排列。
专家推荐信。建议找领域内有名的教授帮忙撰写,最好是与导师研究方向一致的有名教授、或是与导师合作关系良好的教授。
三.后期复试过程:笔试与面试
如果有幸通过初审进入复试,恭喜你离成功不远了,我们终于站在了申博旅程的下一站——后期复试过程。这一阶段,笔试与面试构成了我们展示学术实力和个人魅力的双重考验。在这里,我总结提炼笔试和面试干货,帮助你高效应对复试中的笔试题目和面试问题,以便在这场学术竞技中取得优异成绩,更接近博士梦想的实现。
1.复试笔试
(1)要点一:试卷考什么?
开放性题目。试卷开放性大,一般都是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会有1-2道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基础题,可以回顾复习一下自己的考研专业课内容。
研究热点性题目。剩下的都是学院当前研究方向相关的论述题或当前研究热点的论述题,可以提前准备答题素材,方便应对。
(2)要点二:怎么拿高分?
观点条理性。答题条理性很重要,大家经历过考研,应该都有一定答题技巧了,在此不赘述。
观点新颖性。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在前人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具一格的看法,这是你弯道超车的关键。
2.复试面试
(1)要点一:英语面试考什么?
热点性题目。一般来说,围绕研究计划书或某个具体的专业基础问题、研究热点问题展开,可以提前去准备一些相应的语料背诵。
自我介绍。一定要提前准备一段简短的英文自我介绍历来背诵,1分钟即可。
自信展示。如果口语不够好,也不要害怕。没听清的就和老师如实说,觉得问题太难的,可以礼貌和老师说对这个问题暂时没有好的想法,请求老师换一个题目。总之就是,如实表达,不要不懂装懂和胡乱说一通。
(2)要点二:专业面试考什么?
热点性题目。一般来说,专业面试是一道专业题目的口头论述,随后老师们会就该问题与你探讨沟通。题目仍然是围绕学院、导师当前研究方向来出,因此可以多去熟读导师近几年的论文和学院近几年发表的论文。
论述新颖性与礼貌性。注意,要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观点,不要复述论文内容。在与面试老师们沟通、交流时,注意礼貌,不要形成不礼貌的争论。
问答引导技巧。一个小技巧是,可以在回答完后,在结尾时准备一个小问题作为回答结尾,例如:“关于该问题我的想法如上所述,由此引申,我想到一个小问题,是xxx,我觉得也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把后续与面试老师们的交流引导到自己较为熟知的方向,避免问答环节不知所措。
四.结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申博旅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困难和挫折。论文的反复修改、导师的难以接触、材料的繁琐准备,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实际上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正如古语所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只需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做好每一步的准备,不必过分担忧结果。
然而,当我们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时,很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这时,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焦虑和怀疑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消耗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相反,我们应该将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当我们感到不安时,不妨重新审视和完善自己的研究计划书,或者主动出击,尝试与潜在的导师建立联系。这些积极的行动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申博材料质量,还能帮助我们在与导师的交流中展现出自己的热情和专业性。
记住,每一次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次的尝试都可能成为通往成功的阶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在积累学术成果,更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经历将成为我们未来学术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最后,我想对所有正在为申博努力的你说:相信自己,坚持下去。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不要被未知的未来所困扰。只要你坚持做好每一步,成功终将会向你招手。愿你在申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