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研专栏 | 2023-02-22 16:11
阅读指南
01. 院校介绍
02. 重点导师介绍
03. 夏令营、预推免情况
04. 考核分析及备考建议
学院以北京外国语大学雄厚的多语种教学优势为依托,以复语型、复合型、全媒体新闻实务教学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熟悉我国国情,通晓国际新闻传播规则的多语种、复合型、全媒体、跨文化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原香港《南华早报》总编辑王向伟、现任《中国日报》香港版副总编辑邹汉儒、现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高岸明,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杨澜、许戈辉等都是北外培养出来的优秀新闻人才。
在研究生培养层次,新闻传播学硕士点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其中,新闻学专业下设国际新闻传播(简称“国传班”)和国际新闻两个方向,传播学专业下设国际传播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于2019年招生;国际传播博士点下设跨文化传播、全媒体国际新闻、全球传播史论、战略传播、中外戏剧传播比较研究等专业方向。
学院的“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国传班”)项目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国际组织建立共联共建的培养、输送机制,积极为学生搭建国内、国际实习、就业绿色通道,是中宣部、教育部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培养重要项目之一。
学院与英国博尔顿大学合办的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项目是国内首家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类教育硕士项目,迄今已经招收7届学生。该项目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图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
北京外国语大学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项目,学术型主要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大方向,其中除了中国传统戏剧对外传播属于艺术研究院,其他均属于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应用型主要是新闻与传播大方向,也属于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传导师介绍
1、袁军
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与历史、媒介研究、新闻史、媒介素养
2、孙有中
研究方向:美国思想史、跨文化传播、英语教育
3、章晓英
研究方向:英国传媒、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新闻文本分析
4、何辉
研究方向:历史语言与战略传播、国家形象、国家广告与公关活动、社会舆情
5、姜飞
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传播思想史、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新媒体研究
6、宋毅
研究方向:跨文化/组群沟通、全媒体国际新闻教育与传播
7、谢庆立
研究方向:中国国际新闻传播史、中国对外新闻传播史、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国际新闻采编业务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传细节方向介绍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方向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北外校训“兼容并蓄,博学笃行”为指导,以北外的多语种、多文化丰富资源为依托,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前瞻性地培养我国亟需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复语型、复合型新闻学研究人才,拥有全媒体技能的国际新闻报道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从事国际新闻、跨国跨文化新闻和媒介研究,熟练运用英语或其他任何一种外语开展新闻学相关的研究工作。
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方向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北外的多语种、多文化丰富资源为依托,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前瞻性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语型、复合型传播学研究人才,拥有全媒体技能的国际传播项目策划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从事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熟练运用英语或其他任何一种外语开展传播学相关的研究工作。
国际视听传播
国际视听传播方向以聚焦国际视听传播领域的理论探索和业务发展,立足国际视听传播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影像叙事能力和融媒体传播技能,聚焦视听内容生产、传播、管理和营销等操作流程,打造外语好又上手快、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我国中国故事讲述和国际话语权提升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新闻与传播
新闻与传播方向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全媒体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以北外的多语种、多文化丰富资源为依托,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着力培养国家亟需的复语型、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研究人才。
翻译与国际传播
翻译与国际传播方向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国际传播专业人才。与高级翻译学院合作,培养既擅长讲中国故事,具有跨文化沟通与传播能力,也能承担媒体机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跨国公司、企事业单位所需的翻译、外事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出版
国际出版方向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新闻出版传媒业的国际出版专业人才。以北外的多语种、多文化丰富资源为依托,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着力培养国家亟需的复语型、复合型、专家型国际出版研究人才。
国际艺术传播
国际艺术传播方向培养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方向经典专业文献,熟悉中国国情及国际文化事务,了解新闻传播界与艺术界最新发展态势,能从事国际文化艺术传播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活动的后备人才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当今社会紧缺的复合型、复语型、专家型的国际文化艺术传播人才。
1.申请条件:
北外不仅招收新闻学、传播学相关的专业,还欢迎外语类专业(特别是小语种专业)、翻译类专业、外交类、艺术类专业等,因此其他语言类跨保生可以考虑哦。
其次,北外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英语考核有一定难度,各专业申请学生均须提供外语水平的证书证明。
最后,北外对成绩排名卡的不是很严,对双非也十分友好。申请人原则上要求本科第1-5学期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学业成绩排名一般在本年级的 20% 以内。
2. 夏令营入营情况:
北外夏令营入营共115名,优营名额54名。优营概率为47%。
北外夏令营入营:双非46人,占比40%,211院校40人,本校15人,总占比47%,985院校15人,占比13%。
可以看出,北外夏令营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对211背景和双非背景的同学都十分友好。
图片:北外2022年优营各专业名额
3. 优营情况:
优营名额共54名,国际新闻与国传班名额最多,为32人,传播学4人,新闻与传播专硕18人。
如果你的目标是国家新闻或国际传播相关,北外值得一试,机会更多。
优营背景:211背景(本校11人和211背景16人)的同学是最多的,占比50%。其次是双非19人,占比35%,最后才是985背景的同学8人,占比8%。
4.活动安排
除了常规的报道和考察外,北外安排了一天的学术讲座,不仅邀请学院教授,并且还有业界的大佬和毕业生,可谓是干货满满,会很有收获。
另外,北外入营前是不需要提交志愿的,会在入营第一天进行专业介绍后,让你再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可按优先级填报多个志愿,给予考生调剂空间。
(一)考核方式
北外的考核分为线上远程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均包含英语和中文两部分。
总成绩=笔试×40%+面试×60%
笔试和面试均有一定难度,对于英语的要求较高。
(二)真题回顾
北外的面试先是3min英文自我介绍,然后抽一道中文题、一道英文题,最后是1min即兴英文或中文演讲。
面试: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
中文题:
主流媒体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什么?
英文题:
Chinese people eat dog?It’s ture? And why?
即兴演讲:
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一分钟演讲
笔试
英文题:
关于不同国家应对疫情的方式
三道中文题:
关于新闻基础知识、材料题和热点题
(三)备考建议
1.对于本科语言专业的跨考生很友好
2.国际交流合作机会与资源多
3.拥有多个高水平研究中心,学术氛围浓厚(全媒体新闻实验室、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媒介伦理与法规研究中心、历史语言与传播战略研究所、多媒体国际新闻研究中心)
4.以北京外国语大学雄厚的多语种教学优势为依托,以复语型、复合型、全媒体新闻实务教学为特色
5.重视英语
北外是很重视英语的,笔试和面试都有一半的英文题。我的建议是看胡师姐cctalk上的复试课,能学到如何写英文自我介绍、传播学和新闻学热门考点以及答题小窍门等等。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多背、多练、多说,可以找一个朋友做你的考官,对着他狂说哈哈!
6. 重视思想
北外注重开阔的视野、全球化的视角和前沿的技术等。所以,一定要多多准备“国际传播”方面的知识,并且,多关注近期热点!胡师姐有一本热点专题蓝皮书,在考前过一遍是很有必要的。
7.重视表达
语言表达能力在面试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题目不难,即使是跨考的同学也有东西可说。重要的是要言之有逻辑、有条理、清楚、流利,这就足够了。英文是否标准,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大方、得体、自信,面试期间要一直露出亲切的微笑。要想锦上添花的话,成熟的思想、全局性和批判性的视角是非常加分的!
如果需要专业的新传保研指导,快来添加助教老师微信吧,还能加入胡师姐24新传保研公益群~(群内有上岸的学长姐定期答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