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页 > 文章专栏 > 文章详情

深思的可能性模式 | 新传理论67

新传理论 | 2020-07-31 14:16

深思的可能性模型是分析受众角度非常好用的一个理论哦,该模式的名称在中文里听起来比较怪,简单来说, 就是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者可能会采取仔细推敲、深思熟虑的路线。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传播与说服研究一起来思考!


深思的可能性模式(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又称详尽分析可能性模式、精心(细)的可能性模式,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佩蒂(Petty)、约翰·卡西欧普(Cacioppo)于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说服性信息传播之际提出的。


这一模式从受众角度出发,指出:每个人都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一种是以详尽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另一种是以较为简单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前者是深思熟虑的“核心路径”(central route),后者则是比较感性、缺乏深思的“边缘路径”(peripheral route)


采用何种信息处理方式与当事人的动机和能力相关。当个人与信息涉及的问题关系密切,有较为强烈的认知需求或责任感,并且具备相应认知能力时,人们会沿“核心路径”对该信息进行详尽处理,反之则沿“边缘路径”进行一般处理。


在同一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上述两个路径也许是同时存在的。如果比较关注信息的某些特征、环节、细节,我们会沿“核心路径”加以处理;对另一些特征、环节或细节没有兴趣或参与动机,则会转入“边缘路径”。一般认为,由“核心路径”的详尽信息处理所引起认知结构或基模的变化更深刻。


研究发现,与核心路径相比,边缘路径导致的态度持续时间不长,而且容易改变。这一模式也可以用于解释“休眠效果”。在休眠效果中,受众一开始并没有能力真正理解比较专业的说服性信息,只能采取边缘路径,从信源的权威性暗示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但这种效果很难维持,信源暗示消退后,人们又会按照信息本身的说服力来决定自己的立场。


深思的可能性模型为消费者感知劝服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被广泛应用到传播学、管理学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


其他的传播与说服研究,请戳:传播与说服研究I新传理论26




参考资料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5.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0-142.

闫丹.详尽可能性模型的案例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24):71.

刘子溪.基于详尽可能性模型的微博话题可信度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7(8):94-100.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万分感谢。

推荐文章

发表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051377756
13269018081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