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试专栏 | 2025-03-11 23:35
“蹲一个考研搭子!”
“最近开始背书了么大家??”
“你有报班去学么?有没有推荐的机构呀”
“英语背单词用纸质书还是APP呀?”
“考研择校也太难了吧”
… …
最近和26级新传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聊了10086次,发现大家备考状态be like:
早7点抢图书馆座位,凌晨刷各种新传考研公主账号热点,背《传播学教程》背到DNA动了…但!嘴上喊着“卷不动了”,身体却很诚实地翻开了《范式与流派》
——hhh这届考生,主打一个 “战略性备考”。
那么,“他们”的焦虑…正常么?在这么卷的就业环境下,选择考研的性价比还高么?
在决定是否考研之前,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问题:读研的性价比。
新传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否值得投入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小编观察到,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新传专业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内容创作、数据分析、品牌传播等方向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新传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同时,竞争也在加剧,“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做自媒体”,传播的门槛降低,我们的竞争当然不断加剧。选择读研,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学习更多内容,而非单纯的学历提升。
【深耕方向】
由于实在太好奇我们的薪资和职业了,有一天我问deepseek一个问题,“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要深耕什么专业或者哪些职业能达到年薪20W、50 W甚至100 W?”
它给出的答案是
综合来看,高薪职业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新媒体与数字营销、媒介经营管理、国际传播与公关、内容创业与IP运营,以及技术与传播交叉领域。每个方向需要不同的深耕领域和技能,例如新媒体需要创新能力和技术工具掌握,媒介管理需要商业意识,国际传播可能需要外语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此外,复合型能力,如技术+传播、商业+传播的结合,可能更具竞争力。
其实,我们新传专业的就业面还是很广的!
如果你对数据敏感,可以考虑新媒体数据分析;如果你对国际事务感兴趣,国际传播可能是你的菜。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在研究生阶段深入研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降低信息差】
在备考过程中,如何降低信息差是一个关键问题。我建议大家多关注行业动态,比如通过订阅行业报告、参加专业论坛等方式。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来获取最新的考研资讯和经验分享。此外,与已经在读的研究生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研究生生活和学术要求。
我的观察 & 思考:
1.别再盲目跟风“热门方向”!
什么“新媒体运营”、“短视频”、“数字营销”… 人人都想去,竞争有多大可想而知!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真正感兴趣、有优势的是什么?
我的建议: 关注一些交叉学科方向,比如“计算传播”、“健康传播”、“科技传播”,这些领域既有新传的底色,又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读研性价比”这事儿,得看你怎么定义!
如果你只盯着“毕业后能不能找到高薪工作”,那确实要慎重考虑。毕竟,现在就业形势大家都懂的…
但如果你把读研看作是“提升自我”、“拓展视野”、“深度学习”的机会,那它依然有价值。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在读研期间,真正学到东西、提升能力、找到自己的方向。
3.降低信息差,别再当“小白鼠”!
主动出击! 多去目标院校的官网、学院网站看看,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招生信息。
积极 networking! 找到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请教经验、了解情况。(别害羞,大部分学长学姐都很乐意帮忙的!)
善用工具! 各种考研论坛、公众号、APP,都可以帮你获取信息、找到组织。
最后,是一些写给26级新传人的真心话:
考研不是赎罪券,我们的人生其实并不是活在一潭死水中的,所谓的“上岸”≠人生巅峰。
不如把备考当成“系统性知识重构”:
练成信息检索力(5G冲浪时顺便学彭兰老师新媒体理论)
掌握跨界思维(用传播学拆解直播间卖货套路,香不香?)
甚至…提前养成研究生级抗压体质(ddl面前面不改色)
“考研的尽头是就业,而新传的尽头也许是——
把‘传播’变成一种可迁移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