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复试 | 2025-03-04 14:03
细心的同学可能最近会发现,自2月15日开始,微信搜索框内悄然上线“AI搜索”功能,接入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点击“深度思考”模式后,AI不仅能展示推理流程,还能整合公众号推文与全网信息生成回答,甚至支持问题页面的社交化传播。
网友直呼:“国运级AI+国民级应用,真正的王炸组合!”
哈罗德·英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提到,“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突破,更预示着传媒行业的颠覆性变局。作为新闻传播学子,如何借势AI浪潮找到职业新坐标?!
一、AI重构新闻生产:这3大方向将成黄金赛道
(一)智能内容架构师——从“写手”到“AI指挥官”
微信AI搜索已能通过分析聊天记录和公众号内容提供个性化答案,未来新闻生产将更依赖“人机协作”。掌握提示词工程、多模态内容设计能力,成为AI工具的“策略指挥官”是核心。建议新传er可以辅修计算传播学,深入研究“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如微信AI搜索当前短板10),成为优化AI内容精准度的专家。
(二)数据叙事工程师——让冷数据讲出热故事
DeepSeek接入后,微信生态内300万个小程序、9亿月活用户的行为数据将形成富矿。擅长用Python可视化工具、社交网络分析解读数据背后的人性逻辑,将成为媒体机构争夺的对象。例如,通过分析AI搜索中的“继续提问”行为模式,预判公众议题走向并策划深度报道。
(三)人机协同制片人——重新定义“在场感”
在场感是指新闻报道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身处新闻事件现场。记者借助生动的细节描绘、氛围渲染、精准的人物记录等手法,增强新闻的真实度、吸引力与感染力,使受众如亲历事件,获得真切体验。尽管AI数字人兴起,但观众仍渴望有风格的主持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设计人机对话框架(如微信AI搜索的交互逻辑)、打造情感化AI助手(如优化智能客服场景)。
二、AI上岗了,但“翻车”时还得靠人类救场!
尼尔·波兹曼曾言“每一种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AI之所以能迅速进入新闻行业,主要得益于其几大技术优势:高效稳定、0失误率和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它们可以24小时待机,无需休息,播报速度快、效率极高,且不会出现口误、忘词等低级错误,尤其适合标准化的内容。此外,AI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生成简洁明了的新闻内容,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
然而,AI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它缺乏情感与创造力,无法像人类一样传递情感,也难以对复杂新闻事件进行深度解读;同时,AI对语言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层,容易出现“机械感”,影响观众的观感体验;更重要的是,AI无法灵活应对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因此,尽管AI在新闻行业中表现出色,但其能力仍远未达到完全取代人类的地步。
三、在“替代”与“进化”之间寻找平衡
1995年,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的前言中写道:“计算不再只是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近三十年后的今天,AI技术的迅猛发展再次印证了这一预言的前瞻性。AI并非新闻传播学的终结者,而是推动行业进化的催化剂。当机器负责处理海量数据时,人类得以更专注于“为什么”(意义建构)而非“是什么”(事实罗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培育既精通数据叙事又能守护人文价值的“跨界思维者”——他们既比工程师更懂人性的温度,又比传统记者更擅技术的语言。这场人机共舞的变革中,唯有主动进化者方能引领浪潮。
在这场变革中,新闻传播学的核心使命并未改变:传递真相、守护公正、促进社会对话。然而,实现这一使命的方式正在被重新定义。AI技术不仅改变了新闻生产的速度与规模,更重塑了信息传播的生态。从DeepSeek类工具的数据整合能力,到生成式AI的内容创作潜力,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为新闻人提供新的工具与可能性。但与此同时,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愈发凸显:算法偏见、信息茧房、深度伪造等问题,正在挑战新闻行业的伦理底线。
四、未来图景:人机协作还是人机竞争?
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时代的所有后果是“使得人们在过去几千年来习得的劳动方式、生活形式、思维方式和象征物荡然无存”。当我们撕下“克制”标签拥抱AI时,传媒人更需思考:如何在算法中注入人文温度?或许正如网友所言——真正的“王炸”,永远是“人性洞察×技术穿透力”的乘积。我们作为不能把描述“真实”的权利完全让渡给AI。未来的新闻生产模式应明确分工:AI负责标准化内容,如天气预报、财经快讯等,而人类则专注于深度内容,如调查报道、新闻评论、专题策划等。
新闻传播学的未来不仅在于拥抱技术,更在于驾驭技术。我们需要培养一批“技术人文主义者”——他们既能用AI工具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又能用人文视角审视技术的局限;既能设计高效的传播策略,又能坚守新闻的真实性与公共价值。
参考文献:
【1】“AI不是威胁,而是文学发展的新机遇” @康春华 文艺报1949
【2】密集裁员!新闻媒体2025天崩开局 @摄像人网 摄像人网
【3】AI主持人播报零失误,但也“零感情” @李勤余 澎湃新闻评论
【4】播音员可以下岗了?@王可 新京报传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