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页 > 文章专栏 > 文章详情

新传考博/申博小方向|影视传播与文化研究大盘点!

考博专栏 | 2024-08-14 20:14

在新闻传播学中,影视传播方向一直是备受艺术学同学们欢迎的跨考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戏剧与电影、广播电视文艺、网络文艺等重要艺术形态,涉及和反映当代最前沿的制作理念、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和 思维方式。因此,对它的研究既需要相对理论定性,更需依据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态势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和理论建设,拥有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互为促动的鲜明特点,需要那些能从事电视画面艺术实践创作、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影视传播方向博导名单请查收~

1.jpg

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关注新闻、‌媒体和文化的交叉领域,‌通过分析新兴和持久的公共传播形式以及维持它们的制度和经济条件,‌揭示文化、‌社会和经济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方向采用了一系列研究方法,‌包括民族志、‌文本和历史分析,‌以及媒体行业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在实践应用方面,‌该研究方向可以研究媒体实践和表现,‌重点在于新闻责任和问责问题。‌同时,‌还研究新闻经济学方面,‌关注公共事务报道的制作和调查报道的生成所涉及的市场失灵问题,‌通过对计算新闻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探索如何降低发现政治机构运作故事的成本。‌此外,‌还可以研究信息学、‌计算和相关数据实践的历史,‌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塑造知识的生产和流通以及技术实践与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

文化研究方向博导名单请查收~

2.jpg

新传考博不仅是能力战,也是信息战。导师的指标问题、院校的风格问题、个人的兴趣问题和与所报导师的匹配度问题、未来博士毕业的发展问题都需要科学理性的了解和应对。找到对应方向的导师匹配,还要更多的进行院校的深度了解。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清华大学

【院校简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多年来,清华大学从中文系的编辑学专业到传播系,直到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凭借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围绕着国际传播、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主要方向,清华大学逐渐形成了精干的新闻与传播教学科研师资团队,增强了在学界、业界的影响力,尤其在国际传播、媒体与科技、艺术相结合和影视理论与批评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申请流程】

1、申请报名时间

我校博士生招生申请报名时间分为9月与11月。其中:院系如在9月完成招生计划将不再组织后期招生,部分院系如9月未完成招生计划,将组织11月申请。

2、申请流程

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https://yzbm.tsinghua.edu.cn),进入网上报名系统,按要求填写本人各项真实信息,所填写信息确认无误后,须“确认”完成报名流程,确认后,所填信息及志愿不得修改

【博导简介】

尹鸿

研究方向:影视艺术影视传播文化产业

近期论文:《翻山越岭,迎风而立: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

雷建军

研究方向:纪录片研究

近期论文:《从产业化到“纪实+”国产纪录片的转型与升级》

张小琴

研究方向:视听传播、社会化媒体应用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影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故事的影像修辞系统”

司若

研究方向:视听产业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视听艺术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曹书乐

研究方向:传播理论思想史、网络视听传播、社会意义与青年文化的生产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新媒体艺术创新研究”

梁君健

研究方向:影视传播、视觉文化、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媒体语境下移动互联网视听内容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二、北京大学

【院校简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之摇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大新闻传播学科排名B+,学科交叉优势突出,包含媒介研究(新闻、广电、新媒体)、策略传播(广告、公关、战略)、全球传播、国际传播、健康传播等。

【申请流程】

1.网上报名

申请人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s://admission.pku.edu.cn/applications/)进行网上报名,并上传相关材料。网上报名具体办法详见博士研究生报名公告。

每位考生仅限申请本院一个专业,一个方向,一位导师。导师的招生情况参见本院网站教育教学-研究生教育-新闻与传播学院招收博士生导师简介。每个招生年度只能申请一次。

2.提交报名材料

申请人网报成功后,须按照招生简章、报名公告要求如实向学院提交材料。

【博导简介】

陆绍阳

研究领域:影视文化研究、电影产业研究、视听语言研究。

简历:2020 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兼任教育部 2018-2022 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

专著《中国当代电影史》曾获北京市哲学社科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奖。《视听语言》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论文三次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多次获得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当代电影论坛”优秀学术论文奖。

张慧瑜

研究领域:影视文化传播研究

简历:2017年任职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专著《基层传播论》《文化传播:转型时期的中国电影》《视觉现代性:20 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以电影为媒介:当代中国的认同传播》《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等。

王洪喆

研究领域:媒介史、冷战史、信息社会与劳工研究、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

简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学学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博士。2017年5月,获得第三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优秀学术奖·新闻学与传播学”二等奖。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

陆地

研究领域:媒介产业研究、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节庆文化传播

简历: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先后任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主任编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三、中国人民大学

【院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前身新闻系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高等新闻教育机构,1988年新闻系组建为新闻学院。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和原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自此人大集北大、燕京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作为新闻传播教育的重镇始终在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位居前列。在教育部举行的前三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蝉联全国第一。

【申请流程】

学院按照“申请-考核”的模式对考生进行选拔,考生报名后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由学院组织集体审核评议,通过审核的考生进入复试阶段参加综合考试。

【博导简介】

高贵武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传播

简历:广电系主任,教授,任教《播音与主持》《现场出镜报道》《记者形象管理》等课程,著有《主持人评价与管理:思维·路径·方法》《出镜报道与新闻主持》《主持传播学概论》《解析主持传播》等著作。

周勇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效果

简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教《电视新闻报道》《音频视频内容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前沿》等课程,著有《影像背后:网络语境下的视觉传播》《路径与抉择:主流电视媒体网络视听节目发展战略研究》等著作。

雷蔚真

研究方向:跨媒体与媒体融合生产机制,电视传播

简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院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公共外交蓝皮书联合主编。任教《媒体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电视新闻报道》《跨媒体传播实验》等课程,著有《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等著作。

刘海龙

研究方向: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传媒文化

简历: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王斌

研究方向:媒介社会学;新媒体传播;传媒业转型与创新

简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系副主任;《国际新闻界》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副主任。

四、北京师范大学

【院校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立足学界业界发展最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视野、宽厚学养和复合能力的全媒体高端创新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网络素养、 数字传媒经济与认知神经传播、智能传播与计算传播、数字出版与数字影像传播、风险传播与数字治理5个学术科研团队,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网络素养、未来媒体、传播效果测量、认知神经传播学、智能传播、社交媒体分析、大数据舆情、用户体验、数字出版、复杂网络等诸多前沿交叉领域的领先优势。

【申请流程】

学院按照“申请-考核”的模式对考生进行选拔,考生报名后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由学院组织集体审核评议,通过审核的考生进入复试阶段参加综合考试。

【博导简介】

王长潇

研究方向:电视传播理论与业务、视听新媒体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

徐敬宏

研究方向:影视与游戏

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研究”

五、中国传媒大学

【院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中国传媒大学多个学院招收新闻传播学博士,如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等。

【申请流程】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三种方式。

1.直博:直博生从本年度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

2.硕博连读:面向我校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3.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考生招生。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包括“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方式)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选拔流程包括考生报名、提交申请材料、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初试、复试等环节。

【博导简介】

曹培鑫

研究方向:视觉传播、广播与电视

科研项目: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报理论的学术话语、政治话语、大众话语的互动关系研究”

李舒

研究方向:视听传播、新闻评论、政治传播、传媒治理、新闻传播学教育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言论的力量”

金海娜

研究方向:影视译制与国际传播、视听翻译、无障碍传播、跨文化传播

科研项目: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麻争旗

研究方向:影视剧翻译、影视译制艺术、国际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学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影视译制艺术与国际传播力研究”

黄典林

研究方向:传媒文化、新媒体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践问题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

吴水平

研究方向:网络与数智传播及其治理、老年传播、乡村传播、数字文化建设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的网络治理领导力提升研究”

张磊

研究方向:文化研究、数字民族志、媒介物质性研究

科研项目: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学科专项资金项目

六、西安交通大学

【院校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已有20年发展历史,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简称新媒体学院)成立于2015年4月,由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建,是国内较早以新媒体命名并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作为方向的新型新闻学院。2021年开始单独招收博士生,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中国软科一流专业A+,全国排名第四;“新媒体与社会治理”“传播与社会热点透视”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

【申请流程】

学院按照“申请-考核”的模式对考生进行选拔,考生报名后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由学院组织集体审核评议,通过审核的考生进入复试阶段参加综合考试。

【博导简介】

杨琳

研究方向: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研究

近期论文:《中国评论周报》的创立与影响——兼论近代报刊的兴起与国家利益的声张

陈积银

研究方向:影视传播和数据新闻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智能推荐型视频媒体产业价值链研究”

七、华东师范大学

【院校简介】

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其历史可追溯到我校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分别于1924年和1925年开始兴办的报学专业教育。戈公振、汪英宾、谢六逸、王造时、曹聚仁、陆梅僧等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先后在大夏、光华执教和任职,培养出邓拓、储安平、张稚琴等著名新闻记者和新闻学者。1992年我校在全国师范类大学中率先创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2年建传播学系,2004年撤系成立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B+,2019年新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申请流程】

学院按照“申请-考核”的模式对考生进行选拔,考生报名后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由学院组织集体审核评议,通过审核的考生进入复试阶段参加综合考试。

综合考试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从考生的外语水平(含专业外语)、专业基础、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学术素养等)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考生作出综合评价。

【博导简介】

沈嘉熠

研究方向戏剧及电影理论研究、人类表演学、表演文化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沉浸式戏剧研究”

吕新雨

研究方向:批判传播学、视觉文化研究、纪录片史论

最新论文:作为第三世界的“延安道路”与新的世界史

刘秀梅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3D影视传播、新媒体与数字媒体内容产业、戏剧与影视学、播音主持艺术。

最新论文:情感认同与互动共享:基于SIPS模式的民俗节庆短视频传播研究

聂欣如

研究方向:电影理论、纪录片、动画片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主流纪录片创作与批评发展研究”

八、南京大学

【院校简介】

南大的新传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B+,在我国高校中实力处于前列。新闻传播学科发端于1936年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孙明经先生创立的“电影与播音专修科”,是中国最早的电影广播教育单位,也是中国影音传播高等教育的起源。学院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下设广播电影电视、应用传播、新闻与新媒体三个系,以及网络传播、传播与社会、新闻与政治、媒介经济与管理、计算传播研究中心、新闻创新实验室、中德数字营销实验室等八个研究机构。近十年来,CSSCI论文发表量居全国第四,引文量居全国前五。

【申请流程】

学院按照“申请-考核”的模式对考生进行选拔,考生报名后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由学院组织集体审核评议,通过审核的考生进入复试阶段参加综合考试。

考生最终成绩为总成绩,即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分专业根据总成绩重新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如出现同分情况,按照复试成绩排序,如果复试成绩同分,按照复试成绩中的面试成绩排序。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以及复试不合格者(笔试成绩低于90分,面试成绩低于90分者)一律不予录取。

【博导简介】

张红军

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影视艺术、广播电视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

周凯

研究方向:文旅产业与影视传媒、创意科技与文化艺术、产业经济与规划设计、资本市场与品牌广告

科研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艺术精神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传承发展研究”

朱丽丽

研究方向:媒介文化研究、青年亚文化研究、粉丝文化研究、影视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大数据预警体系与引导机制研究”

九、暨南大学

【院校简介】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传媒行业发达的广州。又与南方报业集团关系密切,现任院长范以锦教授曾是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另一方面,暨南大学新传专业实力不必多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位列第八。学科建设方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5个博士专业方向,建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申请流程】

学院按照“申请-考核”的模式对考生进行选拔,考生报名后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由学院组织集体审核评议,通过审核的考生进入复试阶段参加综合考试。

复试以面试为主,可视需要实行笔试。

时间:每位考生复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中每人不少于15分钟学术情况汇报(PPT形式)

考核:不少于7位专业导师对考生进行面试,独立评分,分别去掉单项最高分与最低分,计算各项平均分,再计算总分。

占比:初试(或材料审核成绩)与复试成绩权重分别为50%;复试范围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0%,不高于300%,超出复试比例范围须报研究生院审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上线人数低于200%的,可按实际比例复试。

【博导简介】

陈伟军

研究方向:媒介文化、新闻业务、文化产业

近期论文:西部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赋能策略

林仲轩

研究方向:媒介文化、国际传播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技术赋能与残障人群体的社会融入研究”

申启武

研究方向:广播理论、实务的教学与研究、新媒体、广播影视艺术和纪录片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移动传播时代广播生态化发展战略研究”

王玉玮

研究方向:电视理论与实务、新媒体文化以及文化思潮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科研项目“社会思潮视域下突发公共事件的话语竞争与价值引领”

曾一果

研究方向:媒介文化研究、城市传播研究、影视文化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

十、深圳大学

【院校简介】

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始建于1985年,开办了公共关系专科,1989年开办广告学本科,此后陆续开办了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本科专业,2006年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正式成立。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现有新闻系、广告系、网络与新媒体系三个系,分别设有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设立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1300余人。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位列B类,并列全国第17名。

【申请流程】

考核内容包括外语水平、专业素质、研究潜力及专业笔试四部分,重点考核申请者科研创新能力和是否具备本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等。

考核过程中,每位申请者需展示个人简介、学习成绩、课题研究、科研成果、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等。推荐导师可补充介绍相关情况,但在讨论打分时须回避。

考核过程要规范,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要有现场记录,成绩和评语。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备查,研究生院/纪委认为必要时可派人旁听。

设专业笔试考核申请者基础知识及专业素质。笔试试卷需设A、B两套考卷,随机抽取一套作为考试试卷。

【博导简介】

刘辉

研究方向:影视传播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艺术类项目“以VR为核心的下一代电影形态的评估研究”

战迪

研究方向:视听传播、媒介与文化

科研项目: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元宇宙与视听传播的变革研究”

十一、华中师范大学

【院校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历史底蕴深厚。在这里,著名校友、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1920年创办了利群书社传播新思想;“中共第一报人”潘梓年曾任学校前身中原大学校长;原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陈克寒曾任中原大学新闻系主任;原新华总社社长熊复、副社长李普等先后在学校任教……1950年,华中大学新闻组成立,在华中地区首次有系统、成建制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1994年,华中师范大学恢复新闻传播教育,1995年,设新闻传播系于文学院,开始本科层次的新闻传播教育。2013年6月,学校决定以原新闻传播系为基础,成立新闻传播学院。

【申请流程】

审核规则:外语水平成绩证明材料(占20%)、博士论文研究计划(占40%)、往届生硕士学位论文或应届生提交开题报告(占20%)、代表性学术论文(占20%)。审核结果按报考导师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资格审查成绩 60 分以下申请人不进入综合考核环节),并按不低于 1:4(即录取名额:复试人数)的比例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如有导师的录取名额与报考人数比例不足 1:4,在结合研究方向、导师和考生意愿的基础上,在未入围综合考核考生中按资格审查成绩高低顺次递补入围综合考核环节)

综合考核是决定考生能否录取的关键环节,重点考察考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综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外语水平考核、专业基础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

【博导简介】

彭涛 教授

研究方向:影视传播和新闻业务。

项目基金:主持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主旋律电影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研究》

论文:《集体记忆视角下的韩国政治电影》《再论现实:新世纪中国电影表征现实的方式及反思》《中国电影的瘟疫叙事:动力机制与精神向度》

十二、重庆大学

【院校简介】

在第四轮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等级为C+。截至2020年11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有专任教师33人,实验人员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4人。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7人,《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委1人,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编委1人,《国际新闻界》编委1人。

【申请流程】

请考生报名前仔细阅读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qu.edu.cn/)上公布的当年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在“博士网报”标题进入,按要求提交准确、完整的报名信息。

【博导简介】

郭小安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传播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关系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等。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网络与新媒体、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

项目基金:重庆市2019社科项目“新媒体时代司法审判中的民意吸纳研究”

曾润喜

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舆情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新闻学院新媒体与传媒管理教研室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入选第一批“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和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 Austin)政治学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网络与新媒体、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

项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事件对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的影响机制研究”

刘海明

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新乡电视台、《晶报》工作,在西南科技大学任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发表时事评论作品千余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5部,获绵阳市人文社科成果奖1项、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网络与新媒体、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

项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多元社会的媒体记忆与社会共识研究”

十三、中南大学

【院校简介】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坐落在古城长沙美丽的岳麓山下、湘江之滨。1998年汉语言文学本科招生,2002年在原中文系的基础上挂牌成立文学院,2015年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2年哲学一级学科(含教育学专硕点)整体融入学院。学院设三系一所:哲学系、中文系、传媒系、高教所;现有哲学、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2021年停招)、数字出版4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哲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教育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申请流程】

学院按照“申请-考核”的模式对考生进行选拔,考生报名后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由学院组织集体审核评议,通过审核的考生进入复试阶段参加综合考试。

考核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心理健康测试、思想政治表现考核、外语水平考核、专业能力考试、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思想政治表现考核等级为“合格”和“不合格”,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外语水平考核、专业能力考试和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合格分均为60分,单项考核成绩不合格不予录取。心理健康测试等级为“合格”和“不合格”,测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博导简介】

范明献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博士。1998年6月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2011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7月进入中南大学执教。兼任高教学会新闻传播学会理事,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广播电视学会理事。曾在长沙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从事过记者、编导、执行制片人等岗位工作。

研究方向:电视传播、网络新媒体、媒介伦理。

科研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禹建湘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南大学“531”第二层次人才,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博士后。湖南省“百人工程”学者、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曾为澳门城市大学兼职教授。担任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等职。

研究方向:文艺学、文化产业学、新闻传播学。

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文学观照现实的审美转向研究”

如果需要专业的新传考博指导,快来添加助教老师的微信吧,还能加入胡师姐新传考博公益群~

1.jpg

3.jpg

推荐文章

发表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051377756
13269018081
微信咨询